新闻动态
美国与欧盟拟收钢铁税 打击中国垄断地位 |
发布时间:2023/9/16 |
美国和欧盟计划对中国钢铁征收新关税。分析认为,这既可有效阻挡中国的钢铁低价倾销,又可让欧美国家重建自己的钢铁供应链。![]() 据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报导(链接),美国和欧盟正在制定一项协议,针对中国和其它国家过剩钢铁生产征收新关税。这些措施主要针对受益于非市场行为的中国进口产品。相关措施针对的及关税水平,仍在讨论中。 2018年,川普(特朗普)政府为保护美国生产商,对从欧盟进口钢铁征收25%的关税,对进口铝征收10%的关税。 川普此举其实旨在限制中国产能过剩的冲击。美国商务部2018年表示,自2001年以来,美国从海外进口钢铁、尤其是从中国进口,导致美国半数钢铁厂关停,钢铁行业就业因此减少了35%。全球钢铁产能长期严重过剩,中国是这场危机的核心因素。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。据总部位于比利时的“世界钢铁协会”(World Steel)统计,2022年中国粗钢产量为10.18亿吨,约占全球的54%,超过世界所有其它国家产量的总和。 相对而言,欧盟27国的合计粗钢产量为1.367亿吨,不到中国的1/7;美国的粗钢产量为8,050万吨,不到中国的1/12。 自2000年以来,全球粗钢产量猛增122%,其中大部分在中国:同期,中国产量暴增735%,而同期的北美产量反而下降。除中国和北美之外,世界其它地区的产量增长平均不到30%。 随着中国钢产量逐年剧增,钢材出口量也不断增加。2015年中国钢材出口量已突破1亿吨。中国的产能过剩以及出口倾销对各国造成冲击。 世界钢铁协会在2015年6月的一份联合声明中说,全球有一半的钢铁都是中国生产的,但中国的产能严重过剩。中国非但不减产,反而在增加产量,而且还是在全球经济和需求都放缓的市场低迷期,令国际市场不稳定。所有地区都遭受“不公平的进口急剧增加”的问题。参与联合声明的有来自亚洲、美洲和欧洲的八家钢铁行业协会。 2016年5月,欧洲议会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,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,并称中国钢铁业过度生产及削价出口,为欧盟带来严重的社会、经济及环境后果。 2011至2015年期间,中国钢铁产量激增导致全球钢铁价格大跌了57%,并造成全球成千上万工人失业。 中国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,源自中国的扶持政策。《华尔街日报》2018月12日27日报导,分析人士表示,中国政府各式各样的补贴让中国钢铁制造商的定价比美国市场低20%~40%。 2006年,美国监管机构首次对中国进口钢铁采取行动,经调查发现,中国政府对钢管的补贴达到产品价值的30%~45%。 在中国,钢铁厂,特别是大型的钢铁厂基本都是国有企业,由中国发改委管理。这些企业能获得免费土地、低价能源、政府资金和低息贷款等支持。而西方的企业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。这就意味着中国是在用举国之力和外国的私人企业竞争。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,中国近年来又在中国钢铁企业内部进行一系列的大范围整合。 2016年9月,中国国务院国资委通知,上海的宝钢集团与湖北的武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,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。在随后的几年中,宝武集团还相继合并了安徽的马钢、山西的太钢、重庆的重钢、北京的中钢、新疆的八钢和云南的昆钢等,从而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钢铁巨无霸。 2021年8月,辽宁省国资委将所有的本钢51%股权无偿转让给鞍钢,从而使鞍钢的产能跃居世界第三位。 在2022年的世界十强钢企中,中国占了六家。 美国东北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邱万钧9月12日对大纪元表示,与正常的商业竞争不同,中国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“逐利”,而是要把竞争对手“消灭”。 他说,所有的商业行为都要降本求利,但是中国在很多产业上的策略却不是这样。“它的做法是,想要将所有可能的竞争对手,无论品质再好都要想办法把它们除掉。它是要藉由低价把所有可能的竞争对手先从市场上消灭掉,然后独占这个行业。” 对于目前美国与欧盟正研议制定的针对中国钢铁征收新关税的协议,邱万钧表示,现在欧美国家在整个战略上,对中国的警觉性越来越高。增加关税既可有效阻挡中国的钢铁低价倾销,又可让这些国家重建自己的钢铁供应链。 “当然,重建自己钢铁供应链会导致价格上涨,但从国家安全角度考量,西方国家应该明白,它们必须舍弃暂时的经济利益,接受减少对中国依赖所带来的阵痛。”邱万钧说。 |